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当心被“朋友圈”绑架(青眼)

2014-09-16 08:51 来源:人民日报
   长 余
 
  有人抱怨,微信的“朋友圈”就是个圈套,一入圈内深似海。此话怎讲?有人总结了长期使用朋友圈的“后遗症”:
 
  早上起来,总不自觉地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评论点赞;下个馆子,要把美食拍个遍,张贴到朋友圈里,然后痴痴地等赞;上班了,仍忍不住时不时翻一翻朋友圈,看谁又发了什么八卦……
 
  不少人感叹,如此任由时间被朋友圈“偷”走,迟早会沦为这个“怪圈”的奴隶。也有人立誓“斩断尘根”,咬牙切齿道:“再刷朋友圈就剁手!”
 
  但牢骚归牢骚,一种深层的疑惑总难消除:久溺于社交软件等新工具带来的便利,会不会被它绑架?对于这种新工具,是选择接受还是逃避?
 
  实际上,对于新工具的恐惧,并不始于现在。工业革命开始不久,便有工人破坏机器——他们认为,科技革命孕育的新机器,乃是导致他们遭受压迫奴役的根源。此后,机器奴役人类的想象,也一直是科幻作品长盛不衰的桥段。
 
  工具真的有罪吗?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工具的价值自不待言。人类从猿进化成人的标志,不仅仅是学会了直立行走,更是学会了使用工具。但随着科技创新的狂飙突进,新的工具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花样翻新。然而,新的工具并不总是意味着“解放”,有时它更像是一把双刃剑:选择逃避它,你得蒙受效率的损失;选择拥抱它,你得承受磨合的痛苦。
 
  就朋友圈来说,在这个信息共享成为潮流的时代,多一种分享知识、交流信息的渠道和手段,总不是坏事。但既然选择了分享,隐私如何保障?信息如何管理?效率如何控制?这着实考验着人的耐心、定力和智慧。
 
  其实,不妨给朋友圈的使用划定一个边界。边界在哪里?使用者的目的不同,划分可能各异,但有一点或许应该达成共识——千万别被它绑架了自由。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6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