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欧洲业界关注中国《旅游法》:游客受益最大

2015-01-16 18:57 来源:欧洲网

欧洲网引援欧洲时报报道 元旦刚过,春节假期将至,欧洲各地料将迎来又一批中国游客的旅游高峰。在奥地利,不少华人从事与中国国内旅行社对接的旅游行业。2013年10月1日,中国开始施行新出台的《旅游法》,对旅游行为进行诸多规范,至今已一年有余。在此期间,该法的实施对华人旅游行业的经营有何影响?欧洲时报对本地从业者进行了采访,探访相关情况。

据了解,《旅游法》实施前,中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确实遭遇过一些行业不规范的情况,但业内人士称,境外旅游乱象大多发生在东南亚国家,在欧洲基本不存在。

在奥地利华人旅游协会会长、A&M水晶礼品店董事长张成看来,中国《旅游法》的出台和实施是出于保护游客的目的,他本人十分支持,“(中国)完善法律是值得赞许的事”。

在《旅游法》施行初期,欧洲华人旅游业确实蒙受了一定损失,以张成本人的企业为例,2012年,来奥地利的中国游客数量达到高峰,企业营业额随之升高,张成遵照奥地利本地法规,在2013年扩大了营业规模,但同年中国游客尤其是团队游客数量随新规的颁布而下降,张成的企业也因提高成本却未收到预期利润而有所亏损。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由于欧洲旅游市场相对规范,基本不存在强行安排购物、售卖伪劣产品等现象,且中国市场对欧洲游的需求量稳步上升,目前的业界状况已逐渐好转。

事实上,《旅游法》不仅保护了游客的权益,也规定旅行社在旅游者违反社会公德、严重影响其他旅客权益且不听劝阻、不能制止时可解除合同,给旅行社造成损失的,旅游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张成以多年经验来看,中国游客在海外某些有违公德的行为实际上是由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华人旅游从业者通常会帮助游客入乡随俗,同时游客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据张成介绍,欧洲的华人旅游从业者大部分从事地接社类型的工作,服务对象以中国的商务团、公务考察团为主,在一般的散客拼团业务中竞争力并不大,因为一些大型跨国旅行社能凭借雄厚资本和庞大客户数量在食宿方面拿到极有优势的价格。近年来,随着中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公务团的数量有所减少,华人地接社也积极寻求更多样的盈利方式,例如对旗下导游进行考核、评级,推出深度游、个性化旅游,通过良好的口碑形成人脉优势等。

张成认为,在旅游行业,成功的要素是实力与时间,同时还应把握机遇。

作为业内成功人士,张成也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在20多年前的“出国热”时期从北京来到维也纳,从一间中国饰品店做起,逐步发展壮大。上世纪90年代,张成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获得了施华洛世奇品牌的代理权,彼时,该品牌在中国大陆尚无太大知名度,前来购物的大多是中国台湾以及泰国的游客。

张成之所以选择代理这一品牌,也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危机感,认为所营业务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求变求新。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大陆民众对海外品牌的了解增多,消费能力也在逐年提高,张成的企业随之受益,“我们感到很‘提气’!”

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游客出境游的规模料将越来越大,海外华人旅游从业者也将迎来更多机遇。“中国人聪明、勤奋、热情、友好,希望将来能与世界进一步增进了解,消除误解。”这是张成的期待,相信也是众多华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