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关注 >

欧洲业界看好更多中国游客选择欧洲

2015-01-16 19:03 来源:欧洲网

欧洲网引援欧洲时报报道 羊年春节的脚步一日近一日,不少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计划在节日的气氛中逐渐启动。已经实施一年多的《旅游法》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第一部法律”,它究竟在海外起到了怎样的影响作用,又给出国旅游者、海外旅行社、导游从业人员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记者近日采访了金源假期国际旅行社的核心创建人、总经理吴冰。她认为:“旅游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起到作用,出国消费更理性、旅游业更规范。”吴冰有着丰富的欧洲旅游业经验,她的旅行社成立于2010年,在奥地利、荷兰设有公司,并住法国、瑞典、瑞士、意大利设有代表处。究竟欧洲的华人导游与来自中国的旅行社有哪些合作模式?吴冰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其中职务分工的不同,以及在《旅游法》颁布后所体现出的形势转变。

“官方导游”负责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讲解,是通过官方考试,有从业资格和执照的专业导游。官方导游需要能够以观光客要求的语言介绍当地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吴冰介绍说,在奥地利考“红白红导游”(即持证导游)很难,需要至少两年的学习阶段。过去,华人“红白红导游”以台湾、香港人为主,但现在来自大陆的持证导游越来越多。

“地陪导游”则是指受旅行社委派,在旅游目的地为旅游者提供当地活动安排、讲解、翻译等服务的工作人员。地陪导游也是团队计划的最主要执行者。他们跟官方导游一样,都是独立自由职业者。他们还需要根据报酬和工作时间缴纳相应的税款。

“全陪导游”也叫“领队”,通常是与旅行团一起从中国出发,进团前要查阅接待计划及相关资料,职责是负责按照合同约定实施组团旅行社的接待计划,监督各地接待社的履约情况和接待质量,负责旅游活动过程中与旅行社的联络,做好各站衔接工作,协调处理旅游活动中的问题,保障旅游团的安全。《旅游法》刚颁布时,对旅游业的生意带来短暂的影响。由于不允许设自费项目和推荐购物,自然减少了部分导游的收入 。随之而来的是团量减少,对组团社和地接社的生意均有影响。“但当价格恢复到理性的阶段,该出游的人还得出游,国家不能禁止游客出国购物的欲望。”吴冰说。她认为,总的来说,《旅游法》是对不规范行为的一个约束。

吴冰认为,导游赚到应得的工资,得不到购物回扣也不会为此心存不满,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把美好的欧洲介绍给客人。她表示,自己旅行社请的导游都遵守公司规定,不会私自向顾客推荐自费项目。所有经典旅行项目都会在出团前由专家设定好,将值得推荐的景点包含在行程表内,基本没有自费项目。

华人游客素质提高  无需太敏感

吴冰通过员工在多年工作中的反馈得知,大多数中国的游客素质还是很好的。目前的问题是,欧洲某些国家,酒店会在早餐厅里用中文提醒客人“各取所需”,就是说吃不了的不要多拿带走。因此会有中国游客觉得如此有针对性的标语比较刺眼。又例如,巴黎的某家酒店特意在电梯里用中文提醒,“不要把枕头带走!”这样的提示让人哭笑不得,难免引起中国人的反感,甚至因此跟酒店产生矛盾。吴冰说:“我们旅行社也曾因为这类事,得到客人的投诉,中国游客会认为民族自尊心受到了侮辱,但其实无需太过敏感。”比如上述标语其实同时用了法语、英语和中文三种语言。

此外,她认为,游客将旅行大巴车保持干净整洁是很必要的。有些客人会因为清洁的问题和导游、司机发生冲突,客人还会指责司机不配合,这类无谓的争执就给旅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吴冰说,目前中国游客的总体素质已经提高,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英语很好,和当地人交流没问题。不礼貌现象在年轻人那里也很少见,尤其是自由行的客人,素质都特别高,也会被好的文化讲解深深吸引。有趣的是,经常会有中国游客本来仅对美食和购物感兴趣,但最终也被当地的文化吸引、被震撼。

《旅游法》推出  起规范作用

吴冰认为,《旅游法》为乱象丛生的中国旅游业带来了市场规范,自法令颁布后,旅行团费得到提高,自此打破消费者对“零团费”和“负团费”不切合实际的期望,逐渐对欧洲旅游的价位趋于理性化了解。现在随着欧元贬值,市场竞争慢慢又将趋于白热化。《旅游法》主要针对自费项目,在购物方面对欧洲市场影响不大,因为购物本来就是欧洲旅游的要素之一。而且欧洲的商品都是明码标价,中国游客之所以来“扫货”,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喜欢欧洲的品牌,同时一些商品的价格也确实很有优势。她表示,《旅游法》施行初期阶段也给游客带来一些困扰,但该法令目前有了补充的附加条款,允许游客去旅社推荐的正规购物店采购,因此能够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

吴冰对2015年的旅游市场充满期待,她相信由于中国内部经济稳定,加上欧元的持续走低,中国游客将更倾向于选择欧洲之行。新年伊始之际,华人业者对旅游业的不断完善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