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要闻 > 热点 >

彭博“泄密门”口水战真相:业务之争(2)

2013-05-28 18:07 来源:人民网

彭博在仅仅二十年的时间内,超过了有着150年历史的路透集团,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供应商。彭博目前的用户达到31.5万户,而且都是高端用户。不论是华尔街投行还是新加坡的交易大厅,不论是对冲基金还是美联储伯南克的办公室,包括中国主要的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都是彭博的用户。

更重要的是,彭博是集新闻、数据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全球资讯、研究分析机构。彭博开始在许多新领域扩张,包括提供政治及体育消息,无疑将给这些行业的从业者们带来更大的恐慌。

遭监控令客户不爽

据人民网财经采访组的调查了解,目前并没有彭博的大客户因为泄密事件而停止与其合作的消息。此前,花旗集团传出禁止其外汇交易员使用彭博终端上的内部聊天组的消息,27日,彭博方面向人民网财经采访组发来邮件澄清称,彭博推出Instant Bloomberg (IB) Dealing这一为外汇交易员而设计的交谈式低成本交易平台,花旗将与彭博开展合作,以强化IB Dealing的功能。

邮件中称,IB Dealing可用于协商和确认即期外汇交易、直接远期外汇交易、不交割远期外汇合约(NDF)、期权交易,同时也整合了彭博实时通讯功能和多银行交易平台FXGO。

彭博泄密事件引来了外界对“隐私能否受到保障”的质疑,而彭博也已经承认允许其旗下记者获取特定客户信息的做法是错误的。但香港金融业人士赵善铨坦言,彭博金融数据终端机所提供的市场资讯全面,难以取代。东骥基金董事总经理庞宝林也表示,“会提醒员工注意信息安全”,但停用“肯定不太现实”。

“无论彭博事件真正泄密的影响面有多么微不足道,遭受监视的感觉都会令人感到不爽。”供职香港某财经媒体的一名记者告诉人民财经,他和同事们使用彭博终端机以获取数据、新闻资讯、股价、金融走势图等资料,每天会使用10多小时,对于彭博事件他们可能只是个旁观者,但依旧会有反感。该名记者认为,事件反映出彭博的内部制度有问题,未设立适当的防火墙系统,将客户私人资料与记者采访分隔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彭博“泄密门”事件带给了世界各国巨大警示。此次彭博“泄密门”事件蔓延至各国央行,无疑又把公众的目光焦点转到了如何守护大型企业甚至一国的经济金融决策者的数据安全方面,而中国政府此前早已出台过一系列关于央企的数据防泄漏规定。例如,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0年3月25日颁布实施的《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加快研究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切实保障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而相关金融企业的交易数据无疑也是保密和窃密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