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专稿 >

国企经营转制新探索

2013-08-15 10: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印刷厂充分发挥厂党支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企业的目标任务开展工作,将十八大精神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将党支部党建工作与企业正常管理相结合。积极在"团结、进取、和谐"的氛围中,培养一支顾大局、识大体、爱岗敬业、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管理队伍。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全厂上下精诚团结、众志成城,顺利地推进了企业由股份制企业转制为国有的改革,从而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全新的探索。

  直面危局力挽狂澜

  成立于1958年的仪征市印刷厂原属于股份制企业,有干部职工约180人。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大批印刷企业如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我厂机器设备落后、资金短缺。工人技能单一、年龄老化,生产效率低下。尤其是业务量不足以支撑厂子的正常发展,企业在困境中债台高筑,拖欠职工工资成了家常便饭,大家苦不堪言。

  2000年,我接手了处在"风雨飘摇"之中的仪征市印刷厂。身负千钧重担之压,我和厂里领导班子对印刷厂的设备、职工、资产等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发现,如果不进行改革,那么这个厂很快将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涤荡乃至淘汰。

  在困境中,厂领导班子认真思索、群策群力。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对企业体制和产权进行改革。而改革中最难的就是产权转换,所谓:"改革难,改到深处是产权。"但只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改制探索,才能让"病危"企业获得新生。经过深入研究探讨,一系列改革措施很快出台:迎难而上改产权,处置资产求增值。由于原印刷厂的设备、厂房等实际上都是由政府拨款的,资产主体实质上属于国有资产。为了不让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厂子向当地政府部门积极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大量的细致筹备工作,成功地将股份制企业转成国有制企业。

  企业成功改制,稳定了人心。企业确保稳定持续发展,告别了"小"、"散"、"乱"的局面,告别了小打小闹,仪征印刷厂以国企的身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逆势上扬华丽转身

  改革传统落后的模式必然阻力大、困难多,厂里发动全体职工充分讨论、民主协商,决定尽快处置现有不良、闲置资产。改制后,大家重新清点了厂内的存量资产等,发现有些厂房常年空置,企业着手把空置的厂房进行维修,并出租以增加收入弥补亏损;改制之初,房租收入成了厂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组织生产自救,为各项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企业改革后,原厂的干部职工去留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厂里研究决定:对大部分职工一次性买断工龄;对即将内退和已退休人员进行登记,提前做好档案整理和资金筹备。其余留下来的职工重新安排岗位,使之成为厂子骨干力量。同时,企业积极关注职工的幸福生活指数,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通过诸项工作,在企业内部,打好社会稳定的基石。记得厂子刚刚结束改制的时候,面对着很多的困难,我们在资金使用上处处精打细算,优先保障职工工资发放。从长远处积极谋略,布局生产,从而让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由于工作到位、细心周到、热心办事,得到职工们的拥护和支持,企业也因此过度平稳、生产转入正常。

  为了让企业员工更加安心工作、适应工作,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厂里通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无论是专业技术培训,还是企业管理、文化培训,都受到干部职工的广泛欢迎。大家自觉充电,适应业务发展的技术要求,积极开拓市场,将厂子带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未来,我厂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自主创新,踏踏实实将国有企业的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企业的再次腾飞。(江苏省仪征市印刷厂厂长 蔡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