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页

欧洲网 > 专稿 >

只为活水济京都--记河南省水利一局南水北调项目经理陈建国

2013-11-14 10:1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网

    "干完这一段,全线就贯通了,2014年,首都人就能解渴了。"陈建国指着河南境内的大渠说,"731公里的大渠在河南境内,我要的是他们安全和高质量建成。"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为了这个目标,陈建国和他的团队过着"黑白双色"的日子,白天和夜晚,黑发变白发,白脸晒成黑包公脸。

  干出来的标杆

  2012年10月,在方城段6标工地上,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看到一个黑黑瘦瘦的汉子,交谈了几句后发现这个汉子对自己管辖的标段门儿清,哪个地方什么坡度,泥沙量多少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十分吃惊。鄂竟平说,陈建国是南水北调的标杆。

  南水北调方城段6标是整个工程的最艰苦的段,泥土松软,施工机具不好落基,比别的标段都要困难。为了保证质量,陈建国会一段一段地走,细细地看,伸手摸摸这里,摸摸那里。一年多来,一身泥土、瘦筋干巴的陈建国在7.55公里长的工地上走了上百个来回。

  "别看这家伙瘦筋干巴,可干工作一身憨劲儿,'疯狂'得出了名。""建国总说,咱这中专生一辈子干的最大工程就是南水北调,方城6标3.5亿元的投资,'省队'扛起来'国字号'大活儿,能不上心嘛!"--陈建国的周口水校校友、同为项目副经理的谢俊国、蔡普江抢着告诉笔者。

  他们讲了个情节:本来6标段就起跑晚,而2011年汛期雨水较多,严重影响土方填筑施工--土料的含水量不能超过18%。老天爷真瞎捣乱!

  焦灼中,陈建国想起家中夏天晒粮食,暴雨来时就用塑料布盖起来。那填筑土料能用塑料布盖吗?

  他找来班子成员,一起捣着计算器绞脑汁--7公里半的渠道两侧,每卷塑料布1000多元,一下就40多万元!但以空间换时间,能"抢出"近半月的单项工期--土方回填加快,促进了其他工序施工。尽管投资大,但总体衡量还是划算!

  几千米的塑料布盖上了填筑土料。整个汛期,方城段6标土方填筑施工进度在南阳段领先。

  2011年11月3日傍晚,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在方城段6标检查工作时,看到干渠两侧白茫茫的"宽幅玉带",好奇地问:"这是什么秘密武器呀?"

  当得知是陈建国为抢工期用塑料布覆盖填筑土料时,鄂主任拍着陈建国的肩膀,对在场的人说:"小陈的创意好。"

  全身心的投入

  对施工中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陈建国积极主动地请教有关方面的专家,结合方城段6标实际,想出解决办法。只要符合工程要求,只要能加快施工进度,陈建国都勇于尝试,探索出了许多新的施工方法。

  方城段6标有一段近1公里长的渠道,里面全是十几米厚的淤泥。据当地老人讲,这里原是一大片洼地,少说也有几百年了。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最怕遇到淤泥,抽水抽不净,挖掘机进不去。陈建国也头疼这么长的淤泥段,整天在琢磨怎么开挖。一有空,他就蹲在渠道边,与挖掘机手交谈,商量开挖的方法。提起淤泥,挖掘机手直摇头,怎么也不肯干,怕机械陷进去有危险。他就安排买来大块厚钢板,一块一块焊起来,为防止挖掘机履带打滑,又在钢板上焊上一条条钢筋棍,先在淤泥上铺上碎沙石,再盖上钢板,再把挖掘机开到钢板上,实施开挖作业。经过试验,方法可行,尽管进度有点慢,但这已经是目前开挖淤泥最好的方法了。

  类似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他不惜成本购买锅炉,在冬天预制桥梁时采取蒸汽加温养护,使桥梁预制不因天气寒冷而停工;再如在改性土施工中,他大胆使用路拌法与场拌法相结合,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创新思路,使方城段6标的进度始终在南阳段18个标段中名列前茅。

  对南水北调工程质量,陈建国敢于硬起手腕来抓。他常说,南水北调是千秋伟业工程,质量问题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有一次改性土夜间施工,一个作业队在辗压第15层土时,反复辗压多次,检测压实度均为97.9%,与施工规范要求的98%相差0.1%。按照施工要求,改性土超过5个小时如果仍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就要推掉重铺。当时正赶上陈建国夜间巡视,作业队负责人求陈建国协调一下过关,说不就是差0.1%吗,渠道不会有问题。陈建国当场拒绝:"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南水北调是国家重点工程,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你差个0.1%,他差个0.1%,工程质量怎么能保证?"他严厉批评了作业队负责人,要求立即把第15层推掉,重新化验土料,重新配比水泥后重铺压实,直到合格为止。仅这一次推倒重来,各种损失超过2万元。陈建国对作业队负责人说:"我们受点损失是小事,南水北调工程质量是天大的事,不能有任何差错!"

  舍不下的亲情

  为了安全、高质量地建设好工程,陈建国半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只能抽空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中线局南阳首次会议"前,父亲陈孝忠就多次打电话:"建儿,你大哥糖尿病加重住院了,你抓紧回来看看吧。"大哥对陈建国有恩,他筹谋着安顿好工作就回通许县到医院看哥哥。由于实在走不开,陈建国让妻子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大哥,临走时留下建国给准备好的3000块钱和方城托人带回来的土鸡蛋。然而死神没有给他顾念亲人的机会,2011年3月3日,大哥糖尿病诱发严重尿毒症,呼喊着"建国、建国",生命走到尽头。建国接到消息后,一个人躲到新修的渠前,放声痛哭。

  今年4月份,天气干燥少雨,正是施工高峰期。家人打电话告知年迈的母亲病重住院治疗。建国打点行装,把项目副经理和工程师叫到会议室,一项项工作详细交待,甚至细到夯基时要打多少下。还没等他全部交待好,三天后的早晨6点,电话又来了:"建国,咱娘不中了……"这一刹那,陈建国只觉天旋地转。

  建国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母亲也没能等到他一年多没有见到的儿子。大嫂告诉建国,母亲走时留着泪说,我这个建国儿啊,我最放心不下。建国哭干了眼泪,哽咽着,扑通跪在母亲的遗体前,在场的人无不动情落泪。

  短短一年时间,接连失去两位亲人,陈建国元气大伤。而这对他75岁的父亲陈孝忠打击更大。父亲同样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大儿子和老伴相继去世后,他伤心欲绝,身体日差。为了更好地照顾老父亲,陈建国决定把爹接到工地上,与自己同吃同住。空下来,陈建国和爹说说话,老爹则催着建国把时间多用在工地上。

  "这儿挺好,起码我天天能看到建儿"--到巨大的渠道施工现场,在刺骨的寒风中站站转转,远远地望一眼儿子清瘦的身影,一身旧棉衣的老父亲便很满足。

  漯河,有建国的家,可他在这个家里一年待不上几天,妻子赵红鸽由开始的埋怨到后来的慢慢习惯,也不过几年时间,一个人带孩子的生活让她饱受煎熬。对于妻子和孩子,陈建国满是愧疚。他说,等工程干完后,一定回去和家人好好团聚。

  看着日渐成形的渠就要通水了,陈建国想了很多。通水后,他要为家人做两件事。一是在自己建的渠道里打一桶水,亲手洒在大哥和母亲的坟头,让长眠地下的亲人也尝尝甘甜的丹江水。再呢,把妻儿接到项目部,用丹江水为他们做一顿他最拿手的茄汁面,然后坐在渠边,边吃边看那江水往北京的方向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