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 >

着墨亦真亦幻间——观“越海归鸿”宝松作品展

2025-08-28 09: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着墨亦真亦幻间

 

——观“越海归鸿”宝松作品展

王 谨《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8月28日 第 12 版)

 

  8月1日下午,承载着华侨历史沧桑感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一至二楼大厅,人头攒动,“越海归鸿——美国归侨艺术家宝松作品展”在这里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归侨艺术家宝松自1993年赴美以来30多年的艺术探索与创作成果,作品类型包含工笔、重彩、彩墨、水墨、油画等共计95幅,呈现出作者在中西美学融合方面独到的笔触表达。

  宝松自幼喜欢画画。他11岁师从北京画家马晋研习传统绘画,后考入彼时颇有名气的北京美术红灯厂。入厂后,宝松如鱼得水,一下子将少年时对中国画的酷爱和对线描的痴迷激发了出来。他创作的《太阳和马》《葬花》《雏》等彩墨作品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他经过数年苦心学习,加之对佛法不懈的研习,于1978至1982年间,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北京法海寺东西两壁壁画的摹绘。这次摹绘的经历让其心灵得到洗礼,使他对虚与实的结合有了深刻领会。作家端木蕻良为宝松摹绘法海寺壁画赋诗一首:“借来维摩笔,色入霜雪寒,摹写梵天卷,不黏青与蓝,法雨滴杨柳,佛香动旌檀,白河水深浅,都做一直弹。”佛学家赵朴初观宝松摩绘《法海寺壁画》后,在龙年佛诞日作诗一首并题跋:“是临摹,是创造,竭其诚,探其道,契其神,慧其妙,面壁坐,有止观,定生慧,现庄严。”

  1983年,宝松进入北京出版社,做美术编辑10年,期间举办作品个展;1993年,宝松旅美,一晃30多年。

  旅美期间,宝松潜心创作,以画会友,多次举办个展,其作品也得到西方观众的认可。比如宝松1993年创作的彩墨画《最后的印第安人》,是根据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被奴役的历史创作的。画作一经推出,便在美国引发多方讨论。人们从画面上看到最后的印第安人带着他的马和狗,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走向漆黑而没有尽头的路……印第安人的眼里充满悲怆和无奈,表情里始终蕴含着坚毅和勇敢。

  宝松不仅从西方众多大师作品中吸取营养,也从中悟出中国艺术的独到之处。他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是独树一帜的。中国绘画艺术的技法、色彩、构图等绘画语言,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画家不能本末倒置地效仿西方。

  因此在美期间,宝松画得最多的还是中国题材。他笔下的胡姬,尽情地跳着胡旋舞,诗画如镜,映照出繁华的大唐;他的《十八罗汉》用色强烈,红彤彤的天空表现出一种奇幻而壮丽的梵天意境。2001年,宝松创作的彩墨画《凤凰涅槃》,大胆摒弃象征烈焰的炽红,以深邃之蓝与盎然之绿为主调,对“凤凰涅槃”这一古老神话进行了视觉重构。

  几年前,宝松回到祖国。他依然不休不止地以画笔倾诉创作激情,还编辑出版了宝松画集《心路》。

  2024年10月11日,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宝松的画作《以善止恶世界和平》有幸被选中并制作成两张精美版画,成功搭载卫星飞上太空,在太空停留13天后返回地球。这件巨幅工笔重彩人物画是宝松回国后用时一年半绘制完成的,以虚实结合的笔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平的祈愿。

  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宝松的画作,就是这一创作理念的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