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 >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在海南三亚正式成立

2025-05-12 18:37 来源:综合

       2025年5月10日,在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元年之际,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三亚正式成立。这一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迈入以产业协同、场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图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现场

图为: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由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副理事长、北京成华合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焦涌(图左)和 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徐亭(图右)创始发起并共同担任联盟创始发起人、联席理事长。

       联盟由国际电动航空智能制造产业联盟,深思实验室,SXR 科技智库,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中国电子商会人工智能委员会,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SXF 上袭企业家委员会,lHETT(智能+产业融合高端智库),TOP10000 企业家智库,跨海链国际合作委员会,SCA师成书院,国际应用科技研究院,成都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通用人工智能(赣州)研究院,广东省北斗移动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中科华数信息科技研究院,北京成华合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新链凌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艾心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国际顶尖科研机构、高端智库、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旨在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技术转化、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为全球低空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海南方案”。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迈入协同创新、场景驱动的新阶段,为全球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技术突破提供了“中国方案”。

       联盟的成立仪式作为“2025自贸港人工科技大会”的核心议程之一,吸引了来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顶尖高校的300余名代表参与,共同见证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一、联盟成立背景: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可延伸至3000米)为依托,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航空器为载体,辐射制造、物流、文旅、应急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预测,2026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码低空经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南、深圳、北京等地相继推出专项支持政策。例如,深圳率先探索“低空+文旅”模式,推出空铁联运项目;北京丰台区成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聚焦空管系统与飞行器研制。在此背景下,海南依托自贸港“离岸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等政策优势,加速布局低空经济试验场,为联盟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联盟成立仪式:政产学研金共绘蓝图

       联盟成立仪式以“全球AI之光 点亮海南自贸港”为主题,汇聚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北航等顶尖学府的学者、校友企业家以及中国移动、中兴通讯、华为、华润数科等企业领袖。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创始发起人及联席理事长焦涌;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创始发起人及联席理事长、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徐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深思实验室主任,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创始发起人、首席科学家杨军;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总经济师曾蓉,华润置地海南公司总经理卢林;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高斌;深圳新链凌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彭崇;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理事、RWA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吴磊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南校友会会长邓丹丹;海南来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杜龙;上海思艾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慧敏;海南而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峰共同开启联盟启动仪式。

       联盟宣布将以海南为创新试验田,重点推动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UAM)、低空文旅等场景落地,并展示电力巡检无人机、医疗急救运输机等前沿应用。

      联盟核心任务与目标:

       1. 产业协同创新:整合低空制造、运营服务、空管系统等产业链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eVTOL电池技术、无人驾驶系统及低空指挥调度平台。

       2. 应用场景拓展:联合地方政府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城市”,推动无人机配送、空中出租车、景区观光等多元化场景商业化。联盟计划联合相关合作伙伴在海南率先试点医疗物资空中运输。

       3. 标准与生态构建: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参与空域管理政策设计,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培育从研发到运营的全产业链生态。

      三、聚焦应用场景:从愿景到落地的突破

       联盟将聚焦三大核心场景,赋能千行百业:

       1. 低空物流:重塑“最后一公里”效率。无人机配送被视为低空经济最易规模化的应用。相关数据显示,无人机配送平均时长仅12分钟,较传统模式提效150%,深圳、上海已经开通多条航线。联盟计划在海南试点“跨海无人机物流网络”,连接岛屿与内陆,提升应急物资运输效率,预计 2027年低空物流市场规模或达百亿级。

       2. 城市空中交通(UAM):破解超大城市拥堵难题。eVTOL技术被视为未来城市交通的突破口。联盟相关合作企业已推出飞行汽车原型,预计2025年实现量产。联盟将推动海南建立“空中交通走廊”,探索机场接驳、城际航班等模式,目标到2027年形成5000-10000架eVTOL需求。

       3. 低空文旅:打造消费新体验。以“空铁联运+文旅”项目为行业树立标杆,联盟计划在海南推出“低空观光环岛游”,结合无人机表演、滑翔伞等业态,预计吸引超八成消费者体验。

       四、技术支撑与生态建设

       1. 低空新基建:筑牢发展基石

       联盟将协同成员单位推进雷达、空管信息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气象雷达与反无雷达组网可保障低空飞行安全,而泛空管信息化平台能实现航线智能调度。

       2. 人工智能融合:赋能智慧低空

       华为、华润数科等企业展示了AI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潜力。例如,华为“盘古大模型”可优化飞行路径规划,而AI文旅机器人能提升景区服务体验。

       3. 人才资本赋能:打造全球人才高地

       联盟拟联合C9高校、国防七校等顶尖学府,设立低空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城,定向培养飞行器设计、空域管理等专业人才。同时,通过“世界低空论坛”、“世界低空博览会”来搭建国际对话平台,对标美国EAA 飞来者大会,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

       五、未来展望:从海南自贸港到全球的产业布局

       海南自贸港凭借政策红利与生态优势,将成为联盟推动低空经济的核心试验场。联盟将在在海南选址规划“低空经济试验田”,集成无人机物流测试、智慧交通网络及健康产业融合应用,目标打造“预防-治疗-康养”全链条生态。  联盟创始发起人、联席理事长焦涌表示:“未来三年,我们将推动100个标志性场景落地,孵化50家独角兽企业,并助力海南低空经济规模突破千亿。”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创始发起人及联席理事长、SXR科技智库创始人徐亭强调:“积极推动在自贸港设立低空经济国际合作组织、低空经济产业全球发展基金,精心筹备发起世界低空博览会、世界低空论坛,同时在规划在自贸港设立永久会址,设立海洋低空示范航线,旨在汇聚全球行业精英,促进技术交流、政策协调、市场开拓和人才培养。联盟计划推动低空经济设备和技术的跨国合作,通过技术输出、基础设施建设(如垂直起降机场)及联合研发,推动低空经济在物流、旅游、能源巡检等场景的应用”。

       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不仅是技术、资本与政策的聚合,更是对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通过产业协同、场景创新与国际合作,联盟将加速低空经济从“试验场”走向“普惠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理事会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