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16时许,在集装箱班列的阵阵鸣笛声中,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开港运营。
苏溪站位于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是一座历经近百年变迁的铁路车站,其发展可分为两个显著阶段:传统小站时期(1932–2006年)和现代国际枢纽港时期(2023年后),曾经的苏溪站,在六十年代达到了巅峰,年货运量达到了25万吨,06年因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导致老苏溪站宣布停运。而新的苏溪站,伴随着甬金铁路的宣告运营,新的苏溪站应时而生,继承过往的辉煌,随着义乌(苏溪)枢纽港的开通,更创一个高峰。
连通义乌与宁波舟山港,塑造物流大动脉,这个由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与义乌市政府共同打造的战略枢纽,初期即具备66万标准箱的年吞吐能力,如同在浙中大地嵌入了一枚动力强劲的“经济心脏”。当副省长柯吉欣宣布开港的瞬间,一条连接“世界小商品之都”与全球第一大港的物流大动脉宣告诞生,浙江区域经济的地理版图正被悄然重构。
这条物流新动脉的首要使命,是破解浙江内陆货物出海的运输瓶颈。曾几何时,义乌集装箱须经公路绕行宁波舟山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随着2023年年末甬金铁路贯通,其创新设计的9米隧道净空与6.68米接触网高度,使用双层集装箱给货物更好的装载条件,运输成本骤降40%。而苏溪枢纽港的投运,更通过轨道式龙门吊实现海铁集装箱无缝转运,彻底终结了“公路短驳+港口转运”的传统模式。2024年8月“金华—穿山港区”直达班列开通后,金华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量同比激增57.3%,其中八成货源经由新通道出海。一条高效物流走廊的崛起,使“浙江制造”的出海路径焕然一新。
这条通道的深层价值,在于重塑浙江对外开放格局。向西,它经沪昆铁路贯通中西部腹地,与辐射50国的中欧班列紧密咬合;向东,直抵年吞吐量超10亿吨的宁波舟山港,串联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24年浙江中欧班列开行2618列,同比增长10%,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终成闭环。由此带来的,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2024年产值突破千亿元,千亿级产业集群开始形成;义乌国际商贸城7.5万商户通过班列直达海外,2024年进出口额超5000亿元,形成“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这种协同效应使金华外贸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24年出口额达7719.2亿元,占浙江全省19.8%,进口额亦同比增长16.4%。铁路不仅成为物流动脉,更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催化剂。
苏溪枢纽港开港的礼炮声中,浙江区域发展迎来深刻变革。这条纵贯东西的物流大动脉,将曾经的内陆腹地转变为开放前沿,使县域经济融入全球网络。当双层高箱列车满载小商品穿越浙中山水,苏溪站跨越近百年的变迁,新枢纽则肩负“双循环”物流革命的使命,既是义乌小商品通向全球的“钢铁丝路”,也是浙江重塑“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海”格局的核心支点。(陈震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