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1日,"让世界爱上天柱山——'登天柱·得天助'2025全球学子登天柱"活动在天柱山风景区成功举办。
来自俄罗斯、韩国、奥地利、波兰、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孟加拉国、摩洛哥、哥斯达黎加、阿尔及利亚、加纳、哈萨克斯坦、蒙古、苏丹等世界21个国家的52名在华留学生、30名中国高校学子以及20名文旅KOL齐聚天柱山,通过地质探索、非遗体验,共同开展了一场跨越国界的文旅盛事。
中外青年携手登顶,共探世界地质奇观
天柱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以其“一峰擎日月”的壮美风光闻名遐迩,更承载着深厚的“皖之源”文化底蕴。
本次活动以“登天柱·得天助·观天下·共青春”为主线,设计地质科考之旅,全球学子参观了天柱山地质博物馆,了解地球的演变、天柱山的形成等;在导游的带领下,全球学子登顶天柱山,欣赏天柱山"一峰擎日月"的壮美风光和"皖之源"文化特色,亲身观察天柱山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球状风化现象,成功登顶天柱峰并获得专属认证徽章。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安子木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中国的地质奇迹,天柱山的雄伟和地质多样性令人震撼。"一位来自波兰的留学生感慨:“站在天柱峰顶,我终于理解了‘一柱擎天’的意境,这里每一块岩石都像中国山水画的笔触。”
非遗文化沉浸体验,在互动中读懂中国
山谷流泉文化园是天柱山文化的重要载体,石壁上镌刻着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的诗篇,被誉为“天然的崖壁石刻艺术博物馆”。活动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子走进山谷流泉文化园,漫步园中,循着潺潺流水诵读石刻诗词,在专业解说员的引导下,解读历代文人对天柱山的赞美与哲思。特别设置了历史人物NPC互动环节,由专业演员化身“李白”“王安石”,身着古装与学子们即兴对诗、论道山水。一位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感慨:“当我与‘李白’对饮时,他吟诵‘奇峰出奇云’,我仿佛看到了千年前诗人笔下的天柱山,这种体验太震撼了!”,在诗画山水间感受天柱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安徽天柱山研学旅行营地配备了18个主题活动室和6大主题场馆,开设了近200门课程,涵盖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地质科普、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在研学营地,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全球学子聆听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讲解,亲手体验制作《桑皮纸灯制作》、《巧手织非遗》等课程,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越南的留学生表示:"亲手制作桑皮纸灯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京黄艺术研习所,国际留学生换上传统戏服,跟随非遗传承人一招一式学习黄梅戏经典曲目。从“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婉转唱腔,到手势、眼神的精准拿捏,学子们用不太熟练却充满热情的表演,诠释着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理解。全球学子在这里学唱黄梅戏、体验戏服身段,以沉浸式学习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生动注脚。
随后举行的篝火晚会中,中外学子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才艺节目,一场跨越国界的篝火晚会将青春热情与文化魅力推向高潮。中外学子携手登台,用歌舞、歌曲、等多元形式展开即兴创作,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火光中碰撞出璀璨火花。通过让全球学子亲身体验非遗技艺,不仅传递了文化符号,更培养了一批能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者。
形成全球传播矩阵,全球学子共绘青春画卷
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化的传播策略,在国内外平台进行传播。在Twitter、TikTok等国际社交平台上发布天柱山美景、非遗文化等内容,让世界更加了解天柱山,让天柱山成为全球青年心中共同的文旅打卡地标。同时,邀请小红书、抖音等热门平台上的文旅KOL进行种草推广,在旅游垂直媒体、国际英文媒体及地方主流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矩阵,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天柱山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成功搭建了全球青年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留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传播,让世界更加了解天柱山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我们将继续深化国际青年交流活动,将天柱山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青年文化地标。"(唐松莲)